梁平土陶:泥與火的藝術(shù)
華龍網(wǎng)-新重慶客戶端4月22日6時訊(通訊員 蔣婷 向成國)歷史悠久的純手工土陶制作被譽為“泥與火的藝術(shù)”。重慶梁平土陶,是沿襲原始古老制作工藝燒出的陶器,在梁平已有三百多年歷史。2011年,梁平土陶被列為重慶市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名錄。
今年56歲的徐大成便是這項非遺技藝的市級傳承人。風雨兼程幾十余載,在傳承這項非遺技藝的道路上,徐大成始終秉承初心,薪火相傳,全身心執(zhí)著于泥與火的藝術(shù)之中。

四代人的傳承
在合興鎮(zhèn)大梨村七組的誠成土陶作坊,一間狹長的土坯房里,擺放著整整齊齊的陶坯,這是陶坯避雨陰干的地方。陰暗的里屋內(nèi),掛著兩三個不太亮的電燈泡,堆放著泥土、土陶成品和一些土陶制作工具,旁邊房間是一間百余平方米的燒窯房。
這間小作坊已存在49個年頭了,是徐大成的父親修建的。
“我們徐家是土陶世家,傳到我這里已經(jīng)是第四代了。”徐大成說,他的祖父原在墊江從事土陶制作,但當?shù)氐哪囵ば匀酰也荒透邷?,始終無法制作出滿意的土陶。后來,徐大成的祖父輾轉(zhuǎn)多地,最終在合興鎮(zhèn)大梨村找到了適合制作土陶的泥土。從此,他家便開始在此制作土陶,至今已有130余年。
1979年,徐大成原本要去當兵,奶奶的“養(yǎng)兒不學(xué)藝,挑擔籮筐戲”一席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。
從那時起,徐大成便從父親手中接過了“接力棒”,將土陶制作技藝傳承下去。這一接,就是40年,制作土陶也成了徐大成的終身事業(yè)。

延續(xù)中的技藝
梁平土陶制作分為選土、揉泥、制坯、晾干、施釉、燒窯等一系列工藝。在徐大成看來,選好料是用心做好土陶的第一步。在大梨村的深山里,有一種泥巴叫“觀音土”,這種泥土被普通黃土覆蓋埋藏在地表以下一米余深的地方,找尋它不僅靠眼觀舌嘗的經(jīng)驗,更得依靠耐心和辛勤。
選土揉泥全靠體力,沒有什么技藝可言,而拉坯、裝窯和燒窯就是考驗手藝的地方。
“剛成型的陶坯,要捧腰部,不能抓陶坯口,制作過程中手要扶正。”說話間,徐大成就轉(zhuǎn)動石轉(zhuǎn)盤拉制出一個花瓶的陶坯。多年的磨練與鉆研,讓徐大成制陶的技藝越來越熟練。
土陶制作考驗技術(shù)、耐心,做好一個成品實屬不易。在徐大成眼里最難的一步便是裝窯(把陶坯放進窯洞)。“窯洞面積不大,如果擺放不端正,在燒制過程中會變形或者倒下來,損壞周圍的陶器。”徐大成回憶道,最開始自己裝窯,虧損了不少,干了幾十年后,才漸漸摸索出了門路,現(xiàn)在他隨手放陶坯就知道正不正,歪沒歪。
此外,土陶燒制也是制陶的最關(guān)鍵一步,容不得半點閃失,否則就會前功盡棄。徐大成介紹,一次燒窯能產(chǎn)出大小2000余件土陶器,往往前期要花上3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一次燒制準備,冬季霜降之后就不再適合燒制土陶,所以他一年最多燒三窯。

一輩子的堅守
如今56歲的徐大成從事土陶制作已有41年,與先輩們一樣,他始終踐行著“一人一窯,相守一輩子”的誓言。
“土陶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一直銷路很好。”徐大成回憶說,以前大梨村共有4家土陶作坊,當時家家戶戶都有很大的需求量,所以土陶銷路很好。
但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土陶制品漸漸被塑料制品、不銹鋼制品替代。近些年來,大梨村其余3家土陶作坊相繼倒閉,目前村里只剩下他一家土陶作坊了。
徐大成雖育有三個女兒,但年輕一代有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,不愿再守在小山村里與泥陶為伴,他手中的這份技藝也面臨失傳的境遇。徐大成說:“只有真正熱愛土陶的人,才能堅守這份古老的技藝,真正將之傳承下去。”
“土陶制作工藝難學(xué),并且很辛苦,在梁平堅持這么久的唯有我一人。”說這話時,徐大成顯得有些自豪,還帶著一份堅守的信念。“這項技藝不僅僅是一門有文化底蘊的老手藝,它更是梁平的一項非遺文化,它需要更好地被傳承下去,讓大家看到它獨特的文化魅力。”
2011年,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梁平土陶,被列入重慶市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名錄,徐大成也因沿襲原始古老的土陶制作工藝成為了梁平土陶的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傳承人。
每當談到梁平土陶入選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,徐大成都激動:“這是對這項技藝的認可,因此非遺文化需要更多的傳承人。在這條道路上,我定會繼續(xù)秉承這份匠心,將土陶技藝傳承、發(fā)揚。”
上一篇:“五湖四?!崩L出“田園之城”
下一篇:沒有了
更多資訊,更多精彩!點擊梁平資訊
分享微信朋友圈
2、本網(wǎng)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梁平信息網(wǎng)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(zhuǎn)載稿,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(nèi)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(wǎng)站或個人從本網(wǎng)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(wǎng)注明的“稿件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(quán)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梁平信息網(wǎng)”,本網(wǎng)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(nèi)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;
3、如本網(wǎng)轉(zhuǎn)載稿涉及版權(quán)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(nèi)速來電或來函與梁平信息網(wǎng)聯(lián)系;
4、本站信息僅供參考 不能作為醫(yī)療、經(jīng)商的依據(jù)。